《羅剎海市》——懷親送別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1640-1715)的短篇小說集。它繼承中古古代文言小說“傳奇志怪”的傳統,結合蒲松齡現實生活中接觸的佚事和傳聞創作而成。其中很多故事被改編為戲曲、連環畫和影視節目,在民眾中廣為流傳。
《聊齋圖說》創作於清代晚期,是根據小說集《聊齋志異》,由徐潤組織當時的一些名家高手所繪,呈送宮廷。約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華,《聊齋圖說》被沙俄帝國軍隊掠奪帶走。直至1958年4月19日,原蘇聯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將其移交歸還中國。
該圖冊紙本,設色半開縱52厘米,橫38厘米,共計四十八冊,今存四十六冊。每冊摺疊式裝裱,上下木夾板,封面、封底均裱以織錦。右上題籤“聊齋圖說”,其下小字楷書每冊的次第編號。圖冊繪《聊齋志異》故事篇目420個,繪圖725幅,每篇故事繪圖頁多少不等,少則1頁,多至5頁。半開繪圖,半開文字,文字上半部分是編繪者題詩,下半部分寫《聊齋志異》故事內容,可謂圖文並茂,繪製精美,設色雅麗,堪稱藝術珍品。
以下為其中部分作品選錄。
第二單元:諷世良言
本單元共選擇《聊齋圖說》中十八則故事,主旨或為人生勸誡,或為譏刺現實。前者包括《畫皮》、《成仙》、《馬介甫》、《陸判》、《水莽草》、《毛大福》、《石清虛》和《鳳陽士人》,後者包括《羅剎海市》、《仙人島》、《促織》、《夜叉國》、《書痴》、《三生》、《於去惡》、《考弊司》、《夢狼》和《金和尚》。
《嶗山道士》——?
《江城》——?
《胭脂》——?
《於去惡》——?
《考弊司》——循例無情
《石清虛》——?
《毛大福》——銜履迎官
(責任編輯:石振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