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有道 親子之間:相信老師,還是相...

親子之間:相信老師,還是相信孩子?

【新三才首發】有天傍晚去接國小二年級的兒子回家時,車上他就很委屈地跟我講說他在學校被老師責備的一件事。我看他吞吞吐吐的表達,心想鐵定是有隱情,於是不急著追問為什麼被罵,而是輕鬆地引導他講出事件的始末。

原來,他在學校上的體育課,體育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跳繩來熱身,所以每次整隊帶到操場時,都會帶著跳繩,而為了避免跳繩拖在地上絆倒自己或他人,老師就要求大家要用橡皮筋把跳繩綁好,然後到操場上才解開。

結果,兒子告訴我說,他一開始也有用橡皮筋綁,但發現綁得不緊,跳繩還是很容易脫落而拖在地上,後來他索性就不綁了,因此老師對此頗有微詞。那天,老師又發現他沒綁跳繩,就責備他說為什麼都沒聽老師的話,也說他整學期從來都沒帶橡皮筋來,於是要罰他跑操場。兒子可能也覺得有點委屈,於是就生氣地把跳繩丟在地上,自言自語說他討厭體育課之類的話,準備去跑操場。

這時,老師聽見他的講話,再加上從態度與行為判斷,於是認定兒子是在「罵老師」,就把兒子直接帶到訓導處,請訓導主任開導管教。也在聯絡簿裡留了言,說明這件事情。

當時在路上,我還沒打開聯絡簿看,所以還不知道老師的留言。不過我聽了兒子的說明,看著他緊張的神情,我知道他非常擔心我會責備他,或甚至處罰他。我想了一下,決定換個方式處理。於是我不急著幫他做對與錯的判斷或結論,而是引導他自己思考事件的內涵。

我問他說,當他發現橡皮筋不容易綁緊時,他有沒有試過其他的方式,或是請教老師或同學要如何綁得更好呢?他想了一想,低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沒有。再來,我請他再想想看,他當時丟下跳繩,自言自語的態度與音量,是否會讓老師覺得是他在對老師生氣、甚至是罵老師呢?兒子又想了一想,同意的點點頭說是。最後,我問他說,如果他今天是體育老師,他會不會也會覺得生氣,覺的這個學生不尊重老師呢?兒子看著我,點點頭認同。

好了,我想我的目的達成了,兒子已經可以完全了解事件的內涵,以及他未來該如何做好了,我也就不必河東獅吼來責備或是處罰他。於是我輕輕地摸摸他的頭,告訴他說我希望他可以在這件事情學到教訓,以後處理事物可以更理性與智慧,當然,也要更能接受他人(包括師長)的指教。

回到家之後,我打開兒子的聯絡簿,才發現體育老師在聯絡簿寫下的內容,竟然用了「暴怒」(丟跳繩)、「辱罵」(罵老師)等字眼來形容兒子今天的行為。如果我沒有先聽過兒子的解釋,光看老師的留言,我可能就會認為兒子行為非常不好,簡直已經不可原諒的程度。

我請兒子也一起來看聯絡簿,然後對他說:「兒子,爸爸跟你相處好幾年了,我很了解你的個性與為人。我知道你在路上跟我講的都是真的,所以我不會因為老師這樣寫,我就又不相信你,或是生氣罵你。不過,你得真正學到這次的教訓。明天上課時,你也要主動去跟老師道歉,說你以後會好好注意自己的行為,不會再做這樣的事了。好嗎?」兒子也非常認同地說「好」。

知子莫若父母,我願意相信兒子所講的話,但我也一定會在他言語或行為不當的時候,來給予糾正或指導。我知道他未來的人生還有很長的路要學習、要經歷,其中一定會有磕磕碰碰的過程,這時,父母不能因為溺愛或偏袒,就一味認為自己的小孩都沒錯;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只相信老師所見所聞,而忽略小孩真正內心的話與想法,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這其中分寸的拿捏,正考驗著每個為人父母的智慧呢。

(作者:張季民)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