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首發】敬畏的態度對人們的生活是否幸福是一件重要的事,就像歡樂、知足和愛心能讓我們的生活面向陽光一樣。敬畏的定義之一是當我們在面對一件事物,而這個事物衝擊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時的那種感覺。例如當我們在海岸邊觀看大海,而體會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是如此浩瀚時,又或者看到嬰兒出生時體會到人類繁衍生存的奧妙,因而聯想到究竟人是從何而來時那種敬畏的心理狀態。當人們感到敬畏時,可能會有一種心裡感覺,例如驚訝、詫異或是讚嘆佩服等等。有學者認為敬畏的心態對我們的健康和幸福是有益的。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的心理學家凱特納對此有專門的研究,並且寫了一本書,名為《敬畏:日常驚奇如何改變你的生活》(暫譯,Awe: The New Science of Everyday Wonder and How it Can Transform Your Life)。他在接受美國平面媒體訪問時說:「敬畏其實不一定要在某個關鍵時刻才能體驗到,也許比我們想像的更容易體驗到。敬畏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時候它會超越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敬畏的心態對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它可以讓人心神寧靜,並且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感情聯繫。」
凱特納說,根據研究顯示,敬畏的心態能活化人的迷走神經,它是脊髓中調節各種身體機能的神經元群體,因而可以降低心率、緩和消化系統和加大呼吸容量。敬畏的心態也有心理上的好處,可以消除人們意念中消極的自我思考。它似乎可以讓大腦皮質層中有關於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部分降低負面作用,這點在這個社交媒體興盛的時代尤其重要。
凱特納解釋說,我們正處於一個自戀、自卑、批評和聲索權利的文化時刻,而敬畏能讓我們擺脫這種困境,它讓我們擺脫了自私,並將自己置於更大的群體環境中。生活中有一些行為能讓我們體驗到敬畏的心態,例如:
關注他人的優點-當你看到有人護送老人過馬路或類似的自發性善舉,這是最能令人感到敬畏的事物之一。關注你週圍的人們,比如每天為我們服務的雜貨店店員或住在鄰居的醫生護士。或者觀賞特蕾莎修女與聖雄甘地等人之類的影片也能激起我們敬畏的心。留意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的言行,銘記他們說的名言,如果你喜歡,可以放一張他們的照片在家中讓自己效法他們令人感佩的精神,把它作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練習正念 – 凱特納說,凡事漫不經心是讓人缺少敬畏之心的因素。人們通過興趣和好奇心培養敬畏之情,如果我們太過漫不經心,我們就不會去關注值得關注的事物。保持正念將可以幫助我們體驗到更多美好的時刻。
偶而嘗試不熟悉的道路或事物 – 當我們走出溫暖的窩去學習新事物,或到一個陌生地方去旅行時,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機會體驗到令人敬畏的事物。凱特納說,有些人願多做一些這樣的嘗試,這種人是屬於一種願意放開心胸去體驗事務的人。偶而造訪一家不常去的餐廳,或走另一條不同的上班路線。對未知事物保持開放的心,對語言無法描述的事物採取開放的態度,不過在抱持這樣的心態之時當然也要明辨是非善惡才行。
(編譯:牧蓮)
(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