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下山图罐
中国瓷器No.1
【新三才综合】艺术品的价值也就在于它的无价,中国的艺术品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是如此的厚重。一个元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图罐)比近千万元的“全球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 跑”得还快,露面仅8分钟就被人以2.3亿元抱走,从此也就可见一斑!用货币衡量艺术,只是把无形的艺术量化,其中的真正深意还要靠历史来品味。
清代恭王府旧藏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中国盐业银行的一批明清顶级官窑瓷器,日前从日本回流。
明万历青花海水云龙纹寿字大罐。
雍正御用瓷盘仅三件传世
据介绍,这批瓷器包括明代嘉靖、万历两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窑瓷器,是一个日本财阀家族百年来的珍贵收藏,大多于1900年至1945年间购自 “二战”前的日本两大中国古董经销商—-山中商会和茧山龙泉堂。这两家古董商在清代末期曾购买了大量的清恭王府文物和末代皇帝溥仪抵押给中国盐业银行的顶级官窑瓷器,运回日本举办展览,并通过拍卖进行销售,很多日本当时的大财阀争相竞逐,并秘藏不露。这批瓷器档次和品位之高,连故宫和国家博物馆的专家都不禁啧啧赞叹。其中以清雍正粉彩过枝菊蝶九秋盘最为珍罕,除粉本相同和构图不同的各一件外,迄今尚无第四件传世,专家鉴定后一致认为这是内务府为雍正皇帝御用赏玩而烧造的珍贵品种。
犀角杯“刀法神妙”
在保利此次推出的 “宫廷艺术精品”专场中,一件明末“方弘斋制秋江渔乐图大型犀角杯”,百年前由原美国亚洲舰队司令Harry・E・Yarnell将军得自中国,后又辗转由前美国驻上海总领事收藏。据介绍,方弘斋为明末北京犀角雕刻巨匠,以“刀法神妙,细入毫发”著称。此杯为全世界发现的第四件方弘斋制犀角杯,且为四杯中整角雕刻制成的唯一一件。此外一件万历青花云龙纹大罐也极为珍贵,这件瓷器来自印尼家族的秘藏,体量巨大,保存完美,是一件万历官窑重器。所绘两条巨龙首尾呼应,变形“寿”字浮动其间,形象诙诡、凶猛的苍龙体现出万历朝神秘尚武的时代气息。
悲鸿“未竟”作品见证乱世离情
此次上拍的一件徐悲鸿的作品《双鹤图》作于1938年。《双鹤图》的章法极简单,一对丹顶鹤立在一段横出的松树枝干上引颈回顾,乍看只是表现了传统的吉祥题材“松鹤延年”,似乎并无出新之处,实则这幅画在徐悲鸿的艺术创作及其一生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时徐氏正在广西支援抗战,同时又经历情变。在国难和情苦的双重煎熬下,他赴柳州小游,作画时,突遇日机轰炸,不得不半途而废,题跋道:“廿七年九月十八倭机轰炸柳州,悲鸿正写,此画未竟。”此画既融入了澎湃的爱国热情,又渗透了画家感情生活的隐喻,后又被赠与其妻廖静文保存,含义颇多,弥足珍贵。
《奴隶与狮》
中国油画No.1
成交价:5388万港元
拍卖时间:2006年11月26日
幕后故事: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388万港元成交,远远超出此前3000多万港元的估价,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
据介绍,《奴隶与狮》创作于1924年,当时正值徐悲鸿油画创作成熟时期。画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话,表现对象是一头受伤的雄狮和一个被蹂躏的奴隶。这幅高1.23米、宽1.53米的巨幅油画展示了徐悲鸿刻画人物和动物的高超技艺。
今年夏天,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在中国内地以3300万元人民币拍出,曾创下徐悲鸿作品最高拍卖价。
中国邮票No.1
成交价:220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拍卖时间:2003年11月
幕后故事:红印花是中国清朝ZF于1896年印制的有红色图案的小票,准备贴在进口税单上以防止不法进出口商人骗取大量“复出口退税”,但因商人反对而未使用。次年国家邮政成立后,红印花被加盖暂作邮票使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历来以其独特的身世、娇艳的色彩、加盖版式的丰富变化,深受华邮收藏爱好者的钟爱。当今华邮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屡次都被红印花系列珍品刷新,该邮票名列中国珍邮之首。目前,全世界公开出现过的“小壹圆”共31枚。
《杜甫诗意百开册》
中国书画No.1
成交价:6930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翰海 拍卖时间:2004年6月
幕后故事:《杜甫诗意百开册》由一百幅册页组成,每幅43.5cm×27.5cm(约107.66平方尺),是陆俨少倾毕生心血、三十载功力,以杜甫诗作为题创作的山水画。文革期间,《杜甫诗意百开册》上缴上海画院,其间被人窃去35幅,仅退还65幅。1989年,80高龄的陆俨少于北京宽沟奋力补画,复成完璧。
中国家具No.1
成交价:2500万元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3年7月
幕后故事:这套围屏每扇高3.2米,宽5米,边框为紫檀木,两面均以寿山石镶嵌,正面是中国传统的山水、高士、神仙,背面采用透视法表现西洋建筑和人物,为当时康熙帝热衷西学提供了佐证。从此器的做工、艺术风格推断,应为康熙时内务府造办处奉敕所造。秉系皇意,所用材质与做工自然非同小可,属同类中之珍品。
中国漆器No.1
成交价:1126万港币 拍卖公司:香港佳士得 拍卖时间:2001年春
幕后故事:在我国传统的漆器工艺中,有一种以朱红色漆为底料,层层堆积、精雕细磨的特殊品种,人们把它称为“剔红”。由于剔红雕漆工艺繁复、非经年累月之功难以制成,且数量稀少,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明代的永乐皇帝,可谓是对剔红最为钟情的一位。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随即征调各地雕漆高手汇集京城,制作剔红制品。这件盖盒品相完好,通身雕琢如意云纹,正面雕一条象征皇室的飞龙,须发扬起,似乎正在风中疾行。龙的身躯虬劲有力,四爪锋利,回首间大有睥睨万物之态,王者风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