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辂”,古代的一种战车。此图绘行进中的驷驾战车,一戎装武士持笏端坐于车上,前有导引,后有仪仗,颇具气势。线刻劲整,表达准确,特别是人物庄重的表情、驷马步伐的力度、车身的纹饰图案皆刻画得细腻生动。

《养正图解》是教导皇太子为君之道的教科书。为传六十,每传一图,版面宏阔,图文互彰。此则故事讲晋文公之臣臼季驾车在外,遇见一个名冀缺的人在田中除草,其妻到田中给他送饭时,其举止甚为恭敬,如待宾客一般。
臼季认为他很贤良,于是带他回宫。臼季对文公说:“敬是德所会聚,众人能敬则众德皆归,故必有德,有德者足以居上治民,君何不用之?”文公听了臼季的话,便任命冀缺为下军大夫。全书图绘古色古香,镌刻精整典雅,图中的配景如殿庑、枝叶、山石、云朵等刻画细腻。

“表章”同“表彰”。儒家的《诗》、《书》、《易》、《礼》、《乐》、《春秋》被称为“六经”。《易》、《书》、《诗》等书本是最早的一些简册,因这些简册所记载的是天地之间人生事理的常道,孔子加以整理编述,用以教学,所以便成了儒家的“经”。
汉代独尊儒,儒家经书因此被公认为有其载道的价值,《汉书·武帝纪赞》:“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图中汉武帝坐于庭院中,身后大案上堆满书卷,侍从们还在源源不断地送上六经请武帝过目。构图丰满,树木和房檐的刻画丰富了画面。人物或端庄,或谦恭,表情生动。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尊老孝悌的传统,贵为帝王也不例外。此图表现的即是这一内容。唐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在京师长安内殿宴请高寿者。凡80至90岁的老人,均授爵并赠拐杖、粟帛,同时命其孝子顺孙要侍奉老人,终身不得为官;征防兵若父母年满70岁,则可退兵还民。
玄宗并在天宝十三年(754年)下诏天下,令家家都要备藏《孝经》。图中玄宗坐于殿内主位,正在延展书卷,面露宽厚之容。坐满客席的耄耋老者神态欢愉,孙辈绕膝,气氛热烈。人物的姿态、表情、面部皱纹、衣褶等都刻画得自然流畅,备显生动。
按照事物的类别或系统编排记录谓之“谱录”。谱之建名起于周代。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始将谱录列为一个类目,并为后世目录学家所沿用。图谱之书,颇为庞杂,《四库全书》列于子部杂家之前,下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三门。
宋吕大临《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器物图录,每器皆绘制图形,并配有器物说明和考证文字。清内府刊刻了大量类似的图谱,尤其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此类图谱的刊刻数量较大,其中典章器物居多,绘镌亦多精到,它们是研究清朝礼仪制度和工艺制作的宝贵资料。
来源:东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