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的得名
《楚辭》按其名來說,是指楚地的歌辭,如宋黃伯思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但楚辭雖生於戰國時代,但在當時卻並未見這一名稱。
《楚辭》未定命之前,一般人稱之為「賦」。及後以屈原的《離騷》為首,將《楚辭》稱之為「騷」,昭明文選「騷」體,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之前有《辯騷篇》將楚辭及漢賦區分出來。
至漢成皇帝時,劉向整理古献,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漢代人所仿效而寫的作品滙集成編,統稱《楚辭》。
宋黃伯思翼騷序中云:「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可見《楚辭》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具有民歌風格。
何謂作楚聲?左傳呂氏春秋有記載:楚國的音樂叫南音,而南音是一種富於幻想,變化曲折又悅耳動聽的樂歌,也就是所謂的楚聲,而楚聲是楚辭最基本的特質。
紀楚地、名楚物是指它主要描述楚地的特別名物。如地名(沅、湘、北山)、物產(蘭、蕙、露申)等。
最後,《楚辭》還吸收大量神話故事。楚人繼承了殷人「尚鬼」的傳統,宗教信仰頗盛,加上中國南方一帶高山大澤多,雲煙變化無常,因而形成了不少與鬼神有關的神話傳說,這些都被《楚辭》吸收,如《山鬼》描述女神在巫山採靈芝饋贈愛人,表達化思念戀人之苦及對愛情的堅貞。這使得《楚辭》變得更美麗動人,構成浪漫色彩。
楚辭首先在字數上打破了《詩經》四言格調的特點,以五、七言為普遍,在句式上,楚辭是長短不一,如《天問》。在章節上,它較少重複,喜歡單行散章,篇幅較《詩經》長,並出現了相同的組詩,如《九章》、《九歌》以便抒情。篇中對仗工整的句字很多。語言上,楚辭大量使用楚國的方言口語,更多用「兮」字作助詞。
此外,它的韻式多樣,可以隨時轉韻,逐句押韻。表現手法上,它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喜用鳥、香草比喻忠貞之士,用惡禽、臭物代表小人,喜用誇張、想像豐富,詞藻華美,富浪漫色彩。
屈原在《楚辭》中表現的愛國思想為後世詩人景仰,其忠貞愛國、堅持理想,九死不悔的性格影響後人。如遭遇與屈原相似的賈誼,寫過《吊屈原賦》表示他對屈原的崇敬,寄托自己的感慨。司馬遷以「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鞭策自己,寫成《史記》。此外還有不少作家如杜甫、陸游、辛棄疾分別被譽為「愛國詩人」,他們多少都被屈原影響。
《楚辭》是屈原在楚民歌基礎上的偉大創作。戰國時,楚地保有大量的神話傳說,屈原吸收並鎔入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楚辭》的基調,即浪漫主義風格,如《離騷》、《招魂》等,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把神話題材,有意識地吸收到自己創作中的作品,形成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唐之李白:「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江山吟)即可見李氏也深受其影響。
屈原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借用香草、美人等物寄托詩人的情感,形成了「寄情於物」、「托物以諷」的表現手法,為後世文學所用。
在體裁方面,楚辭形成了一種新詩體,後世謂之「騷體」,其打破四言句式,有六言、七,加入更多虛字,為後代五、七言詩的借刅鑒。
在文體上,劉勰《文心雕龍·詮賦篇》說:「賦者,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也。」可見楚辭直接演變為漢賦。而駢文重對仗、排偶也是受它的影響。
屈原的作品,極富地方色彩,它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又多用楚國的宗教信仰,神話故事,以充實其作品,如《涉江》:「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想像自己乘龍飛去,和賢帝遊仙境,想象豐富,虛幻奇特。
此外,詩人運用誇張手法去突出事物,如《涉江》:「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就用誇張手法將詩人的品格刻劃得異常崇高。
屈原「依詩取興,引類譬喻」,以「香草美人,以配忠貞;碧禽臭物,以比讒佞」其運用美妙的詞語寄託個人的思想感情。在他的筆下,花草雲雨都有生命,如以「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喻君子被迫退囚死。
屈原打破了《詩經》四言詩的傳統吸收楚國民的方言、歌謠的形式韻律創立長短不一的體裁—騷體詩。故劉勰評之「驚采絕艷,難與並能,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他更運用虛字、雙聲畳韻、對仗、畳字。
屈原一生與腐敗貴族小人斗爭,堅持美政,痛斥小人,眼看人民受苦,便藉詩歌抒發,大聲疾哹「皇天之不絕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哀郢),表現出憂民之情,感情熱烈奔放,作品淒涼悱惻。
作品主題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忠君愛國,眷戀故土。屈原的作品中,表現得最強烈的是愛國精神。如《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以含蓄委婉的手法,埋怨楚王誤信奸臣,表現了忠君愛國的思想。《哀郢》中寫道:「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在國家破之際,他不斷關心人民的苦難,表現出一片忠君愛國,關心人民的情懷。
第二類是品格清高,痛斥群小。其一生都和腐敗貴族集團鬥爭,他痛恨那一群無恥小人,其作品處處顯示他不同流合污,堅持理想的清高品格,並評擊群小。如《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第三類是多寫神祗,民間風俗。屈原作品充滿幻想,如《九歌》的原始材料,大部分是楚國民間的祭神歌曲。雖然詩中是傾吐出屈原的歷史、理想,但在當中許多都是神話傳說的材料,以超現實的描寫去表達其願望和心痛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