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 韓德爾神劇欣賞- 彌賽亞─...

韓德爾神劇欣賞- 彌賽亞──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

George Frideric Handel (23 February 1685 – 14 April 1759)

{mp3}Music/Traditional/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mp3}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 unto us a son is given: and the
government shall be upon his shoulder: and his name shall be called
Wonderful, Counsellor, The mighty God, The everlasting Father, The Prince of Peace.”
ISAIAH 9:6
韓德爾與神劇「彌賽亞」  
      
大概很少有其他神劇像韓德爾的「彌賽亞」一樣,幾乎每一首都成為家喻戶曉的名曲,在各類重要的合唱獨唱音樂會中,被安排成演唱曲目。

印象最深的,就是練習其中一首名曲「 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它的歌詞是這樣的:「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他的肩頭上;他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歌詞出自聖經以賽亞書九章六節。)因為這首曲子的對位由簡入繁、音符短促,常常唱到最後亂成一團,四個聲部竟然不同時結束,搞的大家又好氣又好笑,讓我印象很深刻,至今練唱的回憶還記憶猶新。


關於這首曲子,每次念聖經念到以賽亞書九章六節,我就忍不住要唱起來。可見韓德爾這齣神劇對我影響有多大!

神劇彌賽亞,被音樂史公認為世界四大神劇之一。這首神劇,譜出了基督誕生的神聖與莊嚴,也譜出了上帝預定之救恩的浩瀚偉大。而英國,更是把彌賽亞與音樂家韓德爾,當成他們國家音樂史上的國寶。

儘管如此,韓德爾實際上卻不是個英國人。韓德爾旅居四海,包括義大利德國等,最後才定居在英國。

韓德爾從此跟英國可說是「共存共榮」。他開創出他音樂事業的顛峰,把英國對義大利歌劇的狂熱帶出來。而英國呢,在韓德爾之前,其音樂遠比不上義大利和德國的發展,是因著韓德爾,才出現音樂的盛世。是因著這個緣故,韓德爾被英國奉為英國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影響所及,被韓德爾帶出來的歌唱傳統,幾乎成為英國音樂的必然傳承,儘管韓德爾之後,直到二十世紀之前,英國再沒有如此重要的國際性音樂家出現,但是我們卻會發現,二十世紀英國的重要國際性音樂家如布列頓、威廉士、華爾頓…. 全都把歌唱傳統當成他們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在韓德爾創作世界知名而偉大的神劇「彌賽亞」之前,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是在創作歌劇。在他那時代的歌劇,戲劇性非常弱,都是在展現歌唱技巧,因此被人稱為「穿著戲服的音樂會」。

正因為當時沒有戲劇性的顧慮,所以歌劇創作,簡直就是在比賽,看誰敢譜出歌唱技巧最繁複華麗與艱難的聲樂、並能找到有本事把它唱出來的歌唱者。因此,那時代的歌劇,今日若要唱,若是不在技巧部分簡化改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閹人的男唱女聲,他們幾乎可以被當成「樂器」來使用,他們的聲高,是可以比女聲更高的,而肺活量,也比女生來的大。

所以韓德爾無論哪一齣歌劇的總譜上,都密密麻麻佈滿了賣弄花腔的片段,三十二分音符比比皆是,並且從不間斷,幾乎不留給歌手喘息的機會。

1737 年韓德爾經歷一場人生的大危機,他因經營歌劇院破產,原因是從 1730 年起,歌劇就已日趨沒落了,倫敦人士對義大利歌劇的狂熱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沈迷於很「英國本色化」的「乞丐歌劇」,也是 1737 年,他因壓力過大而中風,之後精神喪亂了一陣子。在這過程中,非常有可能他經歷了非常深刻的心境掙扎,因為在他病癒後,他的創作方向劇變,由歌劇轉成「神劇」,音樂風格也放棄義大利式的花腔華麗,變成德國式的沈穩。

1941 年「彌賽亞」創作完成。所有的神劇中,就是彌賽亞擁有最多不可考證的傳說,諸如它是短短二十四天便完成的作品、譜寫中不停的禱告乞助於神福至心靈、譜稿出爐時紙上處處有斑斑淚痕等等….。

這些傳說是真是假當真不可考了,但我們可以確定一件事──正因為充滿傳說,足證這部作品的確是夠的上偉大,才會讓人對創作過程這麼的好奇。

彌賽亞作品在都柏林首演後,非常轟動,當時的報紙「都柏林新聞報」說:「依據最優秀的裁判之判定,是海內外此類作品的冠首名品,其他同類作品難以望其項背。」都柏林日報說:「一部經最偉大的裁判判決為前所未有的最優秀音樂創製。」後來的演出,贊助者知道一定會爆滿,都要求「請女性勿穿鯨骨圈、男性勿配劍」以讓出更多的空間。到倫敦演出時,就出現至今仍傳送不絕的「英皇喬治也蒞場聆聽,到了「哈里路亞」時,感動的肅立。」從此彌賽亞演出,「哈里路亞」時全場站立,就變成英國傳統了。

最後,我們就來簡介一下這部名曲。

彌賽亞神劇,由查爾斯詹南斯(Charles Jennens)根據聖經舊約新約經文編寫歌詞,韓德爾譜曲。共分三部,第一部有「天使報春」「基督的榮耀」「淨化萬物」「聖嬰誕生」「光榮屬於上帝」「放牧羊群」,第二部有「受難」「醒來吧」「哈里路亞」,第三部最短,宗教性也最強,包括「我的救贖主活著」「號角響起了」「阿們」。

整部神劇對位法登峰造極,詠歎調與合唱旋律都極其優美,尤其是「阿們」,曲式為賦格,以豐富的節奏、不停交織的聲部,讓僅只一句歌詞的「阿們」充滿變化,並帶出崇高的情感,若說它是音樂的「里程碑」之一,絕對當之無愧。

據傳韓德爾在譜彌賽亞時,信仰正經歷一個更新的高峰,儘管沒有太多史料佐證,但我們的的確確可從他彌賽亞神劇中的「阿們」賦格,感受到他企圖帶領我們進入的崇高莊嚴與神聖,的確,譜出這樣的宗教情感,絕不可能單憑才華,他勢必在譜寫過程中,有著類似的宗教情感,對基督誕生這世界救恩的浩瀚偉大有深刻的體會與感受。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