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万象 中美晶片戰爭:美國贏了

中美晶片戰爭:美國贏了

【新三才編譯首發】一個多世紀以來,對石油的爭奪引發了戰爭等外交爭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正在爭奪另一種寶貴的資源:半導體,即為我們日常生活提供動力的晶片。

這些微小的矽片是一個價值 5000 億美元的產業的核心,該產業預計到 2030 年將翻一番。誰控制了供應鏈——由製造晶片的公司和國家組成的錯綜複雜的網路——誰就掌握了成為無與倫比的超級大國的關鍵。

中國想要生產晶片的技術。這就是為什麼作為大部分技術來源的美國正在切斷北京的聯繫。塔夫茨大學副教授、《晶片大戰》的作者克裡斯米勒說,這兩個國家顯然在亞太地區進行軍備競賽。但是,他補充說,這場比賽還有更多內容:“即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人工智慧 (AI) 演算法的品質方面,這些演算法可以用於軍事系統。”

目前,美國正在在這場爭奪戰中領先,同時,它對中國發起的晶片戰爭正在重塑全球經濟。

半導體製造複雜、專業且高度集成。

半導體是在美國發明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東亞逐漸成為製造中心,這主要是因為政府的激勵措施,包括補貼。比如iPhone 的晶片在美國設計,在臺灣、日本或韓國製造,然後在中國組裝。印度正在對該行業進行更多投資,未來可能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使得華盛頓能夠在冷戰期間易受俄羅斯影響的地區發展商業聯繫和戰略聯盟。面對北京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它現在同樣有用。

這場競賽是為了大規模製造最好和最高效的晶片——而且越小越好。

“這就是半導體行業所說的摩爾定律,基本上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電晶體密度增加一倍,這是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貝恩公司矽谷合夥人 Jue Wang 說。

“它讓我們的手機變得更快,我們的數碼照片檔案變得更大,我們的智慧家居設備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智慧,我們的社交媒體內容也變得更豐富。”

但即使對於頂級晶片製造商來說,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2022年年中,三星成為第一家開始大規模量產三納米晶片的公司。同年晚些時候,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和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台積電 (TSMC) 緊隨其後。

晶片到底可以做的有多窄?比一根頭髮細得多,大約 50 到 100,000 納米。

這些更小的“前沿”晶片功能更強大,這意味著它們可以用於更有價值的設備——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物聯網。

“落後”晶片的應用領域則是為我們生活中更平凡的部分提供動力,如微波爐、洗衣機和冰箱——也很有利可圖。但未來需求可能會萎縮。

世界上大部分晶片目前都是在臺灣製造的,這為這個自治島嶼提供了臺灣總統所說的“矽盾”——換句話說,就是保護臺灣不受擁有領土主權的中國的影響。

北京也已將晶片生產列為國家優先事項,並正在大力投資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米勒先生說,但中國離成為全球領導者還差得很遠,雖然在過去十年中一直在迅速追趕,尤其是在其晶片設計能力方面。

“從歷史上看,只要強大的國家擁有先進的計算技術,他們就會將其部署到情報和軍事系統中,”他補充說。

這一點,以及對臺灣和其他亞洲國家供應的依賴,讓美國感到不安。拜登政府正試圖阻止中國獲得製造晶片的技術。

去年 10 月,華盛頓宣佈全面出口管制,這使得公司幾乎不可能向中國出售包含美國技術的晶片、晶片製造設備和軟體,無論它們位於世界何處。它還禁止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支援中國某些工廠的晶片“開發或生產”。

中美晶片戰爭如何上演

美國試圖通過巨額科技投資與中國較量,這對中國造成了沉重打擊,因為它進口硬體和人才來推動其新興的晶片製造行業。

荷蘭的 ASML 將損失其過去從中國賺取的收入的約四分之一。它是唯一一家製造最先進光刻機的公司——製造“前沿”晶片的工具。

“人才在這個領域非常重要……如果你看看中國半導體公司的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持有美國護照,他們在美國接受培訓,並且持有綠卡。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對中國來說,”政策研究公司 Trivium China 的分析師 Linghao Bao 說。

美國也想製造更多的晶片。《晶片與科學法案》向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公司提供 530 億美元的贈款和補貼。主要參與者正在利用這一點。台積電正在美國投資兩座價值 400 億美元的工廠,這是他們在臺灣以外的唯一工廠。

美光是美國最大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商——對超級電腦、軍用硬體和任何配備處理器的設備必不可少——已宣佈計畫在未來 20 年內斥資 1000 億美元在紐約州北部的一家電腦晶片廠建設。

Micron Technology 首席執行官 Sanjay Mehrotra 表示:“晶片法案能夠彌合美國與亞洲生產中存在的成本差距。” “美光將繼續投資于我們在亞洲的晶圓廠。重要的是全球將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美國的限制正在打擊中國的痛處。

據報導,在這些限制之後,蘋果公司擱置了從中國最成功的晶片公司之一長江存儲科技公司 (YMTC) 購買存儲晶片的交易。

鮑先生表示,華為的經驗很可能會產生這種結果。鮑先生說,這家通信巨頭從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慧手機製造商變成了“基本上已經死了”。“所以這就是華盛頓要削弱一家中國科技公司是多麼容易。中國真的沒有一個好的選擇來回應這一點。以前,美國針對的是個別中國公司。但這一次,範圍擴大到了全國。”

中方對此有何反應?

在其經濟面臨嚴重放緩之際,撤回商品或服務,或實施自己的出口管制,可能弊大於利。

北京已向世界貿易組織 (WTO) 提出申訴,但解決方案可能需要數年時間。與此同時,專家表示,中國將加倍加大對國內晶片製造業的投資和支援力度。

“我們將聚焦國家戰略需求,集中力量開展自主領先的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習近平主席在 10 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 20 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說。

短期內,該行業不得不應對因烏克蘭戰爭、通貨膨脹率上升和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的坎坷而導致的全球經濟放緩。鑒於北京的經濟在新冠疫情中遭受了巨大打擊,北京將希望謹慎行事。

“美國公司、臺灣公司、中國公司和其他國家的公司之間仍然會有很多來回。這真的只是在邏輯和存儲晶片的前沿,我們將看到各方的共同努力美國將中國排除在創新網路之外,以及中國努力建立自己的無美國供應鏈,”米勒先生說。他補充說,這可能意味著生態系統的部分脫鉤——一個專注於中國,一個專注於世界其他地區。

這對全球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將迫使玩家選邊站,可能會切斷許多人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編譯:BOXING)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