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好吃?鼠肉香伴方便面

好吃?鼠肉香伴方便面

两年前,黑龙江某县一位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在方便面蔬菜包里吃出老鼠,他立即到当地消协投诉。后来厂家来人表示支付500元买回蔬菜包,他没有同意。为此事,该副局长专门与媒体、厂家接触,厂家最高出价到2万元,但表示蔬菜包还需确认。此事至今仍然没有结果。 

“吃方便面吃出老鼠”的帖子

9月17日,伊春市所辖嘉荫县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孙伟以网友的身份在百度贴吧先后发帖:吃“××”方便面吃出个老鼠,找厂家也不管,我咋办?

帖子中不但写明了“××”的生产厂家,并附带了一张清晰图片,方便面蔬菜包中,密封着一个浑身是毛的物体。内容一经发布,立即引起网民关注。

蔬菜包密封得很好,袋内松散的空间里,一个黑乎乎、毛茸茸的异物十分明显。头、耳、四肢、尾巴清晰可见。蔬菜包表面印有多处“××”字样。

“有网友说,他们专门找人辨认过,应该是仓鼠。经过高温烘干,水分被蒸发掉,体型小了,重量轻了。”孙伟说。

联系厂家 2年没有结果

据新文化报10月27日报导,据当事人孙伟说,两年多前的2006年6月22日,他没吃早餐,托同事买回四袋方便面。打开一袋,准备拆开蔬菜包冲泡时,发现里面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状似“老鼠”。

发现此事后,孙伟立即到当地消协投诉,工作人员帮忙联系了该品牌方便面的当地代理商。对方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后代理商与方便面的厂家取得联系。

事隔半月,榆树市生产厂家派来四名代表,准备与孙伟协商解决此事。“当时是由姓单(音)的负责人带队。经过多次协商,单经理说支付500元买回蔬菜包,我没同意。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再没联系我。”孙伟说。

为使此事有一个结果,孙伟找过媒体;也和厂家有过几次接触,至今未有结果。

孙伟也曾打电话给哈尔滨的两家媒体,采访了此事,但至今也没有给他任何回复。

2006年9月,孙伟找到《中国消费者报》的一名记者,对方表示可以采访此事。直至2007年10月,孙伟得到的最后答覆是:“采访遇到阻力,无法形成稿件。”

孙伟说,《中国消费者报》介入此事后,生产厂家一位没透露姓名的人打来电话,最开始说花两万元换回蔬菜包,又反悔说1万元,然后是4000元。孙伟感觉对方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就没有同意,双方也就没再接触,事情一放就是两年。

今年10月24日,新文化报记者联系到了那名记者,她透露稿件没有刊发,有其他原因。

不能确定是该厂产品 

该品牌的生产厂家在榆树市一个镇内。

10月20日,孙伟来到该厂家,表示想和相关负责人见面,协商此事。门卫以有关领导没有在家为由,没有让孙伟进入厂区。“你把电话留下吧,等他们回来再和你们联系。”等候了近一天,没有任何人与孙伟联系。

孙伟找到了当地质量监督部门。了解有关情况后,质监部门联系了该厂的相关领导。次日,厂方办公室主任韩海波和品保部负责人李泽云与孙伟等人见面。

“这件事我们是第一次听说。两年前的‘单经理’以前是销售副经理,现在已经离开了,走时也没有提过这件事。”韩海波说。

孙伟拿出了 “问题”蔬菜包,李泽云见到实物后也十分惊讶:“按照我们现在的工艺流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但蔬菜包外表确实有‘××’字样,我不能确定它就是我们的产品,也没法否认它是我们的产品。”

孙伟表示:“如果有必要,我会找中立部门做检验。”

事情至今仍没有结果。

事隔两年,孙伟称这段时间自己的心态发生过很多次的变化。“我不否认,最初和厂家联系时,有索赔的心理。但两次协商失败后,这种想法淡了许多,甚至打算遗忘此事。”

说到这,孙伟的话头一转,“可每次有人和我提起此事,心里总感觉像被刺扎了一样。抛开个人得失,作为一名公务员,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也是该有的。选择网络,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此事。如今,我可以不要任何的索赔,只希望大家知道此事真实存在,而厂家应该正视问题,引以为戒。”

来自:互联网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