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 習近平的中國“大國外交”論...

習近平的中國“大國外交”論

【新三才首發 楚鸞編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表示,中國必須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他表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為了讓這一決定成為國家主要的戰略力量,外界從他的行為行事中確定他放棄了長期以來限制對外外交事務的做法。

據官方新華社報導稱:中央對外事務辦公室是共產黨處理外交關係問題的最高級別的機構,以尋求建立中國在新時期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以及戰略目標為目的。

習近平引述上週末新華社會議上所說的,在他的領導下,中國的外交政策應該體現“鮮明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立場”。

這次會議上,參與的人還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其他六個成員,這是八年以來首度舉行這樣的聚會。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在他擔任國家主席四年以後於2006年8月召開了中央會議。

習近平的講話反映出中國在已故領導人鄧小平20年前所說的名言“隱藏你的亮度,等待時機”的長期影響之下出現的變化。習近平上台以來,曾廣泛遊歷亞洲,歐洲和非洲,並在最近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論壇中向世界展示了在這一多年以來由美國佔主導地位的區域中,中國所起到的安全與重大經濟實力的作用。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研究了30年來共產黨的外交政策的牛俊表示:“很明顯,目前的領導者並不想再持續鄧小平這種名言了。這是一個轉變外交政策的非常顯著的標誌。”

在習近平的要求下,中國正在推行軍事現代化,聲稱要求取得在中國東海和中國南海的領土主權,並與鄰國進行投資貿易。習近平還推動一項計劃,打算重振古絲綢之路,拓展貿易路線到歐洲,恢復古村以實現他的“中國夢”,並將這種影響從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文化的領域。

嶺南大學香港亞太研究部主任章寶輝說:“這段講話證實了,中國現在已經向世界展現了不同的姿態,中國正試圖積極地塑造自己的環境,已經不再是鄧小平之前所規定的是被動的參與者了。”

在講話中,習近平說,中國想實現的是“和平,發展,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則”,並承諾在維護中國主權的同時,妥善解決與鄰國的領土和島嶼糾紛。中國表明,中國南海海域問題上已經與東南亞一些國家有了爭議,其中包括越南和菲律賓。

習近平說,外交政策應該有助於實現兩個目標,第一,中國的國民收入從2010年的水平增加一倍;第二,到2049年中國共產黨誕辰一百週年的時候會實現民族的復興。

習近平還表示:“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全球經濟調整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經濟全球化不會停止,我們應該充分警惕國際緊張局勢和鬥爭的嚴重性,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基本趨勢而且將保持不變。”

(责任编辑:顏靜璇)

(文章来源:The SMH)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