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連日來大聲呼籲支持他的選民,不要自滿,更不可得意太早
四年前的夏天,歐巴馬正在伊利諾州競選聯邦參議員。有一天,伊州女眾議員珍妮絲.沙科斯基到白宮開會,她的上衣領口繫了一枚「支持歐巴馬競選參院」(Obama for Senate)的徽章。布希和她握手後,又回頭再看一眼徽章,沙科斯基馬上知道笨頭笨腦的布什心裡想什麼,她微笑著說:「是Obama,不是Osama(賓拉登的名字)!」布希說:「我不知道這個人。」沙科斯基答道:「總統先生,你會知道他的。」
四年後的今天,布什不僅知道歐巴馬這個人,而且心裡很清楚,他在明年一月二十日下台的時候,他的繼任者很可能就是歐巴馬。
連續數周各種不同民調的數據顯示,歐巴馬入主白宮,幾已成定局。在剩餘的幾天時間裡,除非爆發震撼性的大新聞(或大醜聞),全盤改變選情,否則歐巴馬必然會斬將搴旗,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黑人總統。羅伯特.甘迺迪六○年代即預言五十年內美國會出現黑人總統,誠哉斯言!一九四八年民調預測杜威將會擊敗杜魯門的大烏龍,今年應不致發生。
美國主流媒體的選情觀察家幾乎一致認定歐巴馬會勝選,二○○八年大選形勢已定,七十二歲的麥肯終非歐巴馬敵手。此外,民主黨亦很可能在歐巴馬聲望大振,布什拖垮共和黨以及金融大崩盤的衝擊下,在國會參眾兩院大獲全勝,而同時掌控白宮與國會。民主黨的最大希望是,能夠在參院獲得六十席(目前為五十一席),以避免共和黨發動阻撓議事進行的接力演說(filibuster)。
歐巴馬連日來大聲呼籲支持他的選民,不要自滿,更不可得意太早,他提醒大家:「勿忘新罕布什爾!」今年年初新州初選前,民調一致預測歐巴馬會贏,結果輸給希拉蕊。時代創造了歐巴馬,歐巴馬亦創造了時代,他的遠見、智慧、鎮定與活力,使許許多多選民看到了美國的未來和希望,也使選民歷經布什無能到極點的八年統治後,渴望出現一個嶄新的國家領導人。被布什及共和黨糟蹋的美國,已到了不變不行的地步。
歐巴馬做事講究效率和共識,他的高層策士和貼身幕僚,從兩年前開始組隊以來,從未更換。不像希拉蕊的幕僚內鬥不已,也不像麥肯的助理頻頻換人,近日又傳出麥肯的幕僚和裴林摩擦的新聞。歐巴馬自己,其次是猶太裔的首席策士大衛.艾克索洛德(David Axelrod)。在紐約成長,在芝加哥當過記者的艾氏,和歐巴馬相識十六年,是歐巴馬走向勝利之路的頭號智囊。當年柯林頓擁有一個發明「別笨了,是經濟問題」口號的參謀傑姆士.卡維爾(James Carville),而拔得頭籌;布什身旁有一個詭計多端的軍師卡爾.洛夫(Karl Rove),而使這個平庸的浪蕩子做了德州州長之後又當了八年總統。艾克索洛德說,歐巴馬搬進白宮後,他仍將定居芝加哥,繼續經營他的選務顧問公司。
今年年初,歐巴馬在愛荷華州民主黨黨國會議初試啼聲,即一鳴驚人(愛德華茲第二、希拉蕊第三),這個白人農業州(白人人口占百分之九十四,黑人僅占百分之二點一)對歐巴馬的擁戴,開啟了二○○八年大選的精采序幕,回顧歷史,唯有一九六○年大選甘迺迪鬥尼克森,可堪媲美。當年名記者白修德(Teddy White)曾撰寫《一九六○年總統之產生》的經典著作,今年大選結束後,肯定會有一批「選舉書」問世。
歐巴馬不但激勵了一百多萬年輕男女當義工,到處為他拉票,而形成大選史上前所未見的組織戰和動員戰。同時,歐巴馬在初選一開始即為今年大選設定求變求新的基調,後來希拉蕊抄襲他,麥肯亦模倣他。歐巴馬的民調聲望過去就一路領先,金融崩潰後,差距逐漸加大,已非麥肯所能追上。幾個搖擺州(包括四年前布什勝選的紅州)已明顯偏向歐巴馬。麥肯是華府「老油子」,但他在金融危機爆發時的表現(宣布中止競選和辯論),暴露了他的魯莽、慌張和沒有大腦。當時有不少民主黨大老打電話給歐巴馬,建議他像麥肯一樣中止競選,飛赴華府以共商大局。歐巴馬斷然拒絕,認為沒有必要,他說一個領導人必須同時做兩件事,否則如何解決危機。
麥肯的最大錯誤是挑選裴林做競選搭檔,一個國內外大事一竅不通的人,怎麼能出任副總統候選人?麥肯此舉,等於搬磚頭砸自己的腳。選擇裴林,證明他的腦筋實在有問題。
歐巴馬這幾天將在幾個特級戰區衝刺,並發表一系列總結性演說。二十七日上市的《紐約》雜誌,封面是歐巴馬,並印上斗大的「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美國人民正等待歷史新頁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