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论 理发店老板何以“敢笑大学无...

理发店老板何以“敢笑大学无钱途”

读大学和当理发师哪个更有前途?杭州的一家理发店的老板这样理解――“学好技术永不穷,敢笑大学无钱途”。这么牛的广告语是杭州半山兴荣理发店里的俞兴荣写的。俞兴荣将读大学和学技术做了一个对比,把这些都写在了自己的招学徒广告上,他觉得学个好技术在当今社会更有前途,也希望能招揽更多的人跟着自己学理发的手艺。(据11月11日《钱江晚报》报道) 

“读大学和当理发师”,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哪个更有前途”,似乎也成了问题。其实,读大学的中自不免有“钱途”好过当理发师的;当理发师的中自也不免有“钱途”好过读大学的。尚未见社会调查,并不可一概而论。 

但是,如俞兴荣制作的对比表中所说:“读大学的时间为三至四年,费用在2万到8万”、“而学技术就最多只需两年时间,不用学费”,从经济学角度作投入成本考量,还确实如此;“(读大学)毕业后收入在1500到3000元,前途是‘随时可能炒鱿鱼’”,反映的也是“概然性”实情。 

而今是,有理发店老板称:“学好技术永不穷,敢笑大学无钱途”;70多年前,鲁迅先生则在遗嘱中写道:“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不妨套用一下,当然也“万不可去做‘空头大学生’”。但是而今,又何以到了有“空头大学生”为理发店老板所笑的地步了呢? 

现代大学,本就是“舶来品”,因考量人与自然之关系,而设理学院,因考量人与社会之关系,而设社会学院,因考量人与自身之关系,而设人文学院;非具其中至少两院,则不足以“大学”称。等而下之,则为单独学院、高等职业或技术学校、中等学校(含中职、中专)……记得全国政协委员、原文化部部长,在东南大学呆过23年从教师做到校长的刘忠德先生在接受访谈时曾说:“……扩招并不成功,合并学校也是不成功的……严重破坏了教育结构。

比方说咱们国家应该有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有重点院校、一般院校。另外应该有职业教育,应该有中专、大学的职业教育,(院校合并)把整个(教育结构)都破坏了。”,并以东南大学作比:“它跟江苏交通专科学校合并,合并以后专科不招生了,也变成东南大学了……还有最可笑的是,南京地质学校,中专,地质学校跟一个重点大学合并,它也不招中专生了,成了重点大学了。这一合并,中专也没有了,专科学校没有了,一般大学没有了。”(2006年9月16日《南方人物周刊》),――可见是启动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大举扩招、院校合并的盲目,教育政策的失误,随之带来的教育结构失衡、偏怙失调――“大学”牛毛多,职业、技术教育却式微,引致了今日有“空头大学生”为理发店老板所笑的局面。 

读书读到什么程度,自然取决于当事人作为“经济理性人”的成本效益考量及志趣;但是举凡人,也总当有个职业,安身立命。并非“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价值,终究取决于个人所做的努力,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读大学的,不必笑当理发师的;当理发师的,也不必笑读大学的。至于究竟哪个有“钱途”,还当实践来检验,决定于市场。或许“敢笑大学无钱途”是一时;而终究风物还当放眼量!

来自:新闻评论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