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听了一个中国广播网的音频,是18号的一个新闻采访,听完之后,我不知道应该用无耻来形容这位学校的宣传部长,还是用无奈来感慨这样的事件,如果留 心,其实很多这样的事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眼睁睁得看他发生了而已,而很多这样的“官员”也都在身边,只是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而已。
事情发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校的一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名下突然多了一张信用卡,于是发帖求证,同学纷纷响应,全校一万多名学生平白无故都多了一张信用 卡,但他们既没有签字办过卡也从来没有拿到过卡,于是,记者采访办卡的工商银行,银行表示这是为学生做好事,且是和学校签的协议,学校方面在事情揭露后不 得不道歉,愿意发一个声明,告诉学生,如果不愿意做的可以销卡,但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亡羊补牢,而是学校有关干部并未意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还大言不惭, 要扣留采访的记者,还要封锁信息渠道,最后一句“要占领天涯(国内最大的网络论坛)”华丽丽得把我给雷到了。
愤怒得听完了整个音频,在感叹这个宣传部长为什么会如此理直气壮,为什么能够如此大言不惭的同时,想到了很多人,想到了林大人,想到了周局长,想到了耀武 扬威的CG,想到了趾高气昂的JC,很多人的骨子里就是这种意识,我没有做错,我就是最大的,你斗不过我,我可以做很多你做不了的事,即便是我做错了,你 要公布,我也有办法阻止你公布,我下面的人是我的,我做事可以不用问他们意见,我就能代表他们。。。
难道不是这样吗,从音频中得出,这位宣传部长的逻辑就是,银行给学校建设以贷款支持,那么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回报,怎么回报,把学生信息透露给银行,给每个学生办一张卡,帮助银行完成信用卡任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该银行潜在客户。
且不说不经人同意,私自透露个人信息是否犯法,就这种互相回报的程序上来讲,有关人员吃了多少回扣,那基本也是铁打的事实,银行为什么大力发展银行卡,就是因为那些透支利息,到期未还,那可是万分之五一天的“巨额”利息啊,这就是学校所谓的回报了。
从银行角度讲,没有签名就给办卡,本身就违反了操作流程,现在信用卡的信用状况直接挂到过个人名下,人行系统一查就知道你有几张信用卡,透支情况如何,信用状况是否良好,虽说这卡可能是0额度,指不定哪天这些学生就变成信用不好的人了。
总而言之,学校的有关干部和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是法盲,都是在利益面前出卖人格的败类,什么做好事,什么双方互利,这都是借口,学生们不过是待宰的鱼肉,随你支配,而在事情败露后,依然没有意识到错误,依然仗着自己的那套逻辑认为做事的正确性,依然仗着自己的地位,试图阻止丑闻的披露。
好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让一切都公开化,网络的传播速度在“艳照门”和“周老虎”事件后变得十分之迅速,我们看到了这位宣传部长以及相关人等丑恶的嘴脸,看到 了银行和学校等方面人士的在法律面前的无知和无耻,但是,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事情并不是第一件,也不会是最后一件,依然会有很多人抱着这样的逻辑和理念, 依然会有人会这样的大言不惭无耻透顶,依然会有人在个人利益面前放弃他人利益,并且置法律于不顾,这个根源是什么,是不是更加应该探讨,而,这种疾病的根 除在N多事情发生以后让我们觉得实在是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httpss://blog.sina.com.cn/s/blog_48205c390100bifa.html?tj=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