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才編譯首發】一個普通的紙板箱包裹寄給了倫敦市中心的一家礦業銷售機構 S Neumann & Co,重量剛好超過一磅(約 500 克)。但這不是普通的貨物。
那是 1905 年 4 月,三個月前,南非 Premier Mine 的地質經理正在地下 18 英尺(5.4 米)處進行例行檢查,突然他瞥見了上方粗糙牆壁上的反射光。他以為這是同事的惡作劇放在這裡的一大塊玻璃。為了以防萬一,他拿出了小刀,挖了一番……刀立刻折斷了。最終,隨著周圍的石頭被挖走,露出了一顆真正的鑽石,而且是一顆重達3,106.75 克拉的巨石,幾乎有拳頭那麼大。它不僅巨大,而且異常透明。這顆巨鑽被命名為“庫裡南 (Cullinan)”
眾所周知,庫裡南 (Cullinan)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鑽石。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據地質學家推測發現的庫裡南鑽石晶體僅為原完整晶體的三分之一,尚有三分之二沒有發現。
一旦它被拋光並切割成幾塊更易於處理的石頭,它產生的最大晶體就會像遙遠星系中恒星的冷光一樣閃耀。因此,這顆庫裡南鑽石又被稱為“非洲之星”。
庫裡南鑽石以其尺寸和透明度享譽全球,而它的這些特徵並非偶然。它們是“Clippir”鑽石, 屬於迄今發現的最大、最清晰的特殊類別鑽石。事實上,這些特殊的鑽石是從地球深處偷渡而來的,是唯一從地心世界中逃出來而沒有被改變得面目全非的物體。那麼他們是如何到達地球的?他們能告訴我們關於地球內部的什麼資訊?
在被發現將近 120 年後的今天,庫裡南鑽石被切割後製成的珠寶,作為英國王室珠寶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在倫敦塔中,並在國家活動中才能見到真容。而最近的一次,它們將在查理三世國王的加冕典禮上出現。屆時,身著飄逸的金線長袍的國王,將使用包含庫“裡南一號”的君主權杖和嵌有”庫裡南二號”的帝國皇冠加冕。
與此同時,一些鮮為人知的鑽石,包括庫裡南 III、IV 和 V,也將出現在儀式上。這些寶石是已故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個人珠寶收藏的一部分,並從 1911 年起被重置為改良版的瑪麗女王王冠。這將在儀式期間戴在王后卡蜜拉的頭上。
然而,在這顆巨鑽進行改造並在歷史上佔據一席之地之前,它需要被出售——而倫敦被選為最有希望出售的地點。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將如此珍貴的石頭運輸 7,926 英里(12,755 公里)而不被盜?
最後,這塊珍貴的石頭通過普通掛號信從約翰尼斯堡一路寄出,當時的成本僅為3 先令或約 75 美分(約合今天的 11.79 英鎊或 13.79 美元)。與此同時,這顆鑽石的複製品,作為誘餌乘汽船長途航行到倫敦——它被放在船長的保險箱裡,放在顯眼的地方,並由警探看守。令人驚訝的是,這兩個包裹都成功到達了目的地。在多年未能售出之後,德蘭士瓦政府以 150,000 英鎊(相當於今天的 2000 萬英鎊或 2250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這顆鑽石,並贈予了愛德華七世國王。
Clippir 鑽石雖然美麗,但實際上是地球深處的碎片。這些奇怪的寶石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膠囊,一個神秘的地心領域,那裡有著深不可測的壓力、漩渦狀的綠色岩石和難以捉摸的礦物質。幾十年來,全球科學家一直在研究它們,以揭示地球內部的秘密。比如庫裡南,正在改變我們對地球內部的理解。
一個不尋常的機會
2020 年,坐在美國寶石學院 (GIA) 的顯微鏡前,埃文·史密斯 (Evan Smith) 小心翼翼地在手指上戴上橡膠手套,凝視著儀器的鏡頭。鏡頭下面是一顆價值幾乎可以買下一個小國家的鑽石,核桃大小,124 克拉,閃耀奪目。
鑽石如此珍貴,以至於被層層安保。史密斯通過了幾乎是軍事級別的安全措施,虹膜掃描和身份檢查,然後是一層又一層上鎖的門、安全電梯和神秘的限制走廊,才最終坐在顯微鏡前。在他工作的時候,攝像機還在不斷地向警惕的保安人員播放房間的畫面。
Smith 是 GIA 的一名研究科學家,正在檢查鑽石中的內含物,這是來自我們星球內部的化學物質,可以揭示晶體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什麼條件下形成的。但處理高價值鑽石是一項棘手的工作。通常,研究人員不可能拿到最大的樣本。他們有時必須飛到世界各地,以拜訪擁有珍貴鑽石的人。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礦物勘探教授瑪雅·科皮洛娃 (Maya Kopylova) 表示,獲取任何鑽石樣本都非常困難。“研究人員必須與寶石公司保持良好關係,他們永遠不會給你有價值的樣本,”她說。“所以,他們永遠不會給我們 6 毫米(0.2 英寸)或更大尺寸的鑽石。”
即便如此,獲取它們也是複雜且昂貴的。首先,科皮洛娃必須參觀分揀鑽石的高度安全設施,確定她想要研究的標本。一旦收購獲得批准,接下來就是文書工作——所有鑽石都必須帶有金伯利進程證書才能運輸,該證書證明其來源並有助於防止偷盜或倒賣。
不過,史密斯的情況就不同了。在 GIA,他可以接觸到地球上最大的鑽石收藏,每年有數百萬顆寶石被送到那裡進行估價,以便為它們投保或出售。“如果你想看到一些稀有和不尋常的東西,這是一個完美的去處,因為這裡一直都有鑽石,”史密斯說。“每隔幾天,你可能會借到一顆鑽石,花上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來研究它。”
幾年前,史密斯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一起,徵用了 53 顆最大、最清晰和最昂貴的鑽石,其中包括一些與庫裡南鑽石來自同一個礦山的鑽石,並將它們帶回他的實驗室在顯微鏡下觀察。
史密斯的發現是革命性的。將近四分之三的 Clippir 鑽石包含微小的凹陷,或未氧化的金屬“內含物”,這可不是你在普通鑽石中能發現的東西。還有 15 顆包含一種僅在地幔中形成的石榴石。
這些內含物提供的化學線索,表明鑽石只能在不少於 360 公里(224 英里)且不超過 750 公里(466 英里)的地層中形成。在這個被稱為“Goldilocks” 帶中,這樣的深度足以解釋鑽石中發現的未氧化金屬夾雜物,氧氣在淺層地層中很豐富,並且淺層地層內也不會發生石榴石岩石在巨大壓力下破裂的情況。所以,普通鑽石起源於距離地殼僅150-200 公里(93-124 英里)的地質層中。
在2020 年的研究中,史密斯與 GIA 研發副總裁 Wuyi Wang 一起分析了這顆 124 克拉的鑽石,發現它形成於的可能範圍更深,至少低於 660 公里(410 英里)地球表面。
(編譯:BOXING)
(文章來源:新三才編譯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