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道德 中华之宝岫岩玉

中华之宝岫岩玉

岫岩玉,简称岫玉,是以其产地命名的。岫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的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岫玉的产地很广泛。岫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岫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岫玉近似。辽宁省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外,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岫岩玉雕的题材十分广泛,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从神话到生活,林林总总,可谓无所不雕。在造型上深厚古朴而又不失典雅,严谨统一而又极富变化,可谓形神兼备,极富生机。尤以仿商周及秦汉以前的炉、瓶、薰等素活见长,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规模上,既有气势恢宏、大到数吨甚至数百吨的大件,也有令人爱不释手、小到寸许的微型小件,无论大小精品,皆可令人叹为观止。

岫玉是中国传统名玉,也是当代国内主要玉材,按矿物组成分有透闪石软玉和蛇纹石两大种类,岫岩软玉属于最珍稀的玉种之一,俗称“老玉”、“磨和玉”的岫岩蛇纹石玉通称岫玉,其质量和储量均居同类玉种之首。

按其产地分则有瓦沟玉、细玉沟玉等诸多不同名称。这里按当代地质学的分类,岫玉可分两大类:一是以瓦沟玉(国际上亦称新山玉,系相对于被称为“老山玉”的细玉沟玉)为代表的蛇纹石软玉;二是以细玉沟老玉(即细玉,日本人又称其为钢玉)为代表的透闪石软玉,其中以磨河玉和石包玉尤为珍贵,河磨玉产自细玉沟河里,因其混杂在河床砾石之中,经河水长期冲刷及砾石磨擦,棱角殆尽,状如顽石,内藏软玉,极不易辨认,故称“河磨玉”。石包玉,外表形状与山石无异,石皮内玉质润而坚,多分布在细玉沟河谷间地表下,不易发现和采挖。

岫玉种类,如按颜色分有碧玉、青玉、黄玉、白玉、墨玉、花玉、湖玉、湖水绿、苹果绿、绿白等;按发现和开采时间先后分有老玉、新山玉;按玉石产出类型分有井玉、坑玉、石包玉、河磨玉 岫岩玉雕是以辽宁省岫岩地区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民间玉石雕刻工艺。

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用岫玉制作的玉龙、玉猪、人面纹玉综、兽面纹玉琮等“素活”工艺品,说明这里的玉雕工艺起步极早。清末民初,岫岩地区形成了有三百多人从业的玉石街,出现了以江保堂为首的玉雕“八大匠”和以李得纯为代表的“素活二李”。当时玉雕有人物、花鸟、动物、花卉、素活等五大类产品,特别是素活工艺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素活工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代表作品岫玉塔薰《华夏灵光》高3.15米,是迄今中国玉雕史上最大的一件瓶素工艺品,在全国百花奖评比中获“金杯奖”,并被定为国家珍品,藏于人民大会堂。

岫岩玉雕技法丰富,以素活见长,柔环、活链为其典型工艺,难度之高,世人称绝。岫岩玉雕的素活工艺继承了中国玉器传统技法,做工以立体圆雕及浮雕为主,辅以线刻、镂刻、透刻,并有勾花、勾散花、顶撞花等手法,尤擅用剜脏去缕、因材施艺、化瑕为瑜、废料巧用、俏色巧用、螺纹组合等技法。

1942年出生的当代玉雕大师李洪才从艺四十余年,创作出不少精品和绝活儿。1964年,他的作品作为辽宁工人的礼品献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及毛泽东主席。他的绝活儿玉雕《如意壶》可分别斟出两种酒,泾渭分明;《九龙宝亭》的亭中有玉龙吐雾,玉珠悬于空中,永不落下。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李洪才师徒设计制作的玉雕作品《九九月圆图》作为辽宁省政府的礼品献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受到广泛好评。目前,高科技工艺已进入玉雕领域,手工技艺受到很大冲击,像李洪才这样的大师在岫岩地区已为数不多,岫岩玉雕的传承发展前景堪忧,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