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女人與小人並列的平議
有關孔子所指的小人以及孔子對女子有所偏見的原因已說明如上,現在要說 明孔子將女子與小人並列是否合宜?以及女子的心態與小人的不同。在說明這問 題之前,我先將古今以來對這一章的注解加以說明,古今的注解很多,茲舉其中 較有名數家:
- 《十三經注疏》邢昺疏:「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無正性,難畜養。所以難 畜養者,以其親近之,則多不孫順;疏遠之,則好生怨恨。此言女子,舉其大率耳,若其稟性賢明,若父母之類,則非所論也。」
- 朱熹《四書集注》:「此小人亦謂僕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也,莊以涖知, 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
- 劉寶楠《論語正義》:「此為有家國者戒也。養猶待也。左僖二十四年傳: 『女德無極,婦怨無終。』杜注:『婦女之志,近之則不知止足,遠之則 忿怨無已。』即此難養之意。」
- 竹添光鴻《論語會箋》:「此章警後世治家者也。此二者常人多輕之,不以 為意。然人家之禍,往往由此而起,不容不慎焉。近猶寵也,遠猶疏也。 君子知其難養,斯有善養之道。易遯之九三曰:畜臣妾吉,以九居三,剛 而正,有莊以涖之之道焉。旅之六二曰:得童僕貞,以六居二,柔而中, 有慈以畜之之道焉。古賀煜曰:小人有以位言者,有以德言者,觀上下文 自見。此與陰類女子連言,則明是不善人。邢昺曰:此章言女子與小人皆 無正性,難畜養。所以難畜養者,以其親近之則多不孫順,與之則好生怨 恨。案此說作推衍之義則可。張芑山曰:聖人之言,大小兼該,雖不必將 女子小人專看作婦寺,而處理婦寺道理未嘗不在其中。」
- 錢穆《論語新解》:「此章女子小人指家中僕妾言。妾視僕尤近,故女子在 小人前,因其指僕妾,故稱養。待之近,則狎而不遜。遠,則怨恨必作。 善御僕妾,亦齊家之一事。」
- 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女子小人皆宮闈的嬪妾、奄宦和士大夫的婢僕 而言。養猶待也,見劉氏正義。女子小人所以難對待者,和他們親近,以 至不謙遜而弄出非禮的事情來。和他們離得遠了,又必至生怨恨也。」
- 潘重規《論語今注》:「女子指妾婦,小人指僕,養當對待解。女子和小人胸懷狹小,不明大義,很難應付。」從以上各家注,大都把女子解釋為妾婦、宮中嬪妾,把小人解釋為僕隸下人、奄 宦,這種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僕隸下人或奄宦固有小人,難道都無君子?大體 言之,君子與小人,不論哪一階層都有,說不定上階層的人士因利害關係的衝突, 淪為小人類型者更多。養解釋為對待,孫即遜、順的意思,這些都無異議。至於 女子解釋為妾婦、宮中嬪妾,則不適宜,多為歷史現實的體會,或有為孔子辯護 之嫌,是否為孔子本意,則有待商榷,即使邢昺認為舉其大率耳,若文母(周文 王妻子)則非所論,將好女子與不好女子切割,可能較合孔子之意,然亦不免有 替孔子辯護之意。本章的女子應泛指女子而言,舉其大率耳,不然,妾婦、宮中 嬪妾就無賢不肖之分嗎?我認為從孔子與女子的二件接觸經驗中,魯國的君臣沉 迷於齊國的女樂,不理政事和孔子在衛國受讒言以及南子夫人的舉止,對孔子的 仕途與行為原則都產生重大的沖激。孔子對女子與小人有所批判是可以理解的, 尤其小人部分當無疑義。至於對於女子有所偏見,雖情有可原,但罵盡所有的女 子,則不容易得到女性的諒解,也不盡公允。而且把女子與小人並列在一起,則 更有可議。因為女子一如男子,有賢不肖之分。賢明的女子,並不遜於男子。在 男性社會裡,男子可譏罵女子,反之,在女性的社會裡,女子當然亦可謂:「唯男 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古代禮教嚴格,男女授受不親,男女相處本非易事,若有 一方失德,更易引起非議,何況我們所要求於女性者又最多。其次女子與小人的 言行不同類型,不可相提並論。小人的「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由於品德差, 故難以相待。女子的「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是由於男女需求與心態不同。男 性的重心在事業,女性的重心在感情。在古代,女子沒有受教育的機會,智識水 準較低,也沒有社會地位,多依賴男性維生,當然希望得到男性的寵幸。何況男 女親狎而不遜順,並非女性一方之過,男性亦難辭其咎。且女子個性較內向,言 行較被動,內向而被動的一方,為外向而主動者所疏遠,甚至遺棄,豈能不抱怨? 大凡人之常情,「近之而孫」容易,「遠之而不怨」難。假如男子擁有數位妻妾, 欲妻妾和睦相處,得寵而不驕,失寵而不怨,亦良難矣。
五、結論
總之,女子與小人的「難養」各有不同,孔子謂「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 孫,遠之則怨。」應無疑義。至於謂「女子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則有商榷的必要。若將女子與小人同列為一類,相提並論,則期期以為不同。我 認為此章將女子與小人並列,若是弟子們整理《論語》有所錯誤,則另當別論。 假如記載無誤,我認為女子與小人並列,皆謂「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實為不當,不知諸君以為然否?
六、參考書目
- 《十三經注疏》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六年出版
- 《四書集注》朱熹 世界書局 民國六十六年出版
- 《史記》司馬遷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八年出版
- 《國語》左丘明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八年出版
- 《左傳》左丘明 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六年出版
- 《春秋左傳會注》楊伯峻 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七十五年出版
- 《論語正義》劉寶楠 台灣中華書局 民國六十三年出版
- 《論語會箋》竹添光鴻 廣文書局 民國五十年出版
- 《四書讀本》蔣伯潛廣解 啟明書局
- 《論語新解》錢穆 蘭台出版社 民國八十九年出版
- 《論語今注》潘重規 里仁書局 民國八十九年出版
- 《論語別裁》南懷瑾 東西精華協會 民國六十五年出版
- 《論語今釋》趙龍文 正中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出版
(編譯:BOXING)
(作者:章平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