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1574年-1646年),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耳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顧曲散人、綠天館主人等。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同其兄畫家馮夢桂、其弟詩人馮夢熊並稱「吳下三馮」。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兩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
馮夢龍少時有才情,「酷愛李氏(李卓吾)之學,奉為蓍蔡」。博學多聞,廣為同輩所欽服。為人曠達,不拘一格。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名人結社作文。屢考科舉不中,落魄奔走,以坐館教書為生。
天啟六年(1626年),魏忠賢黨逮捕周順昌,馮夢龍也在被迫害之列。馮夢龍發憤著書,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編纂工作。
「三言」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多為宋元明話本中藝術佳作,歷來被讀者稱譽。同時期的小說家凌濛初在其《拍案驚奇·序》中指出:
「獨龍子猶氏所輯(喻世)等諸言,頗存雅道,時著良規,一破今時陋習。而宋元舊種,亦被搜括殆盡。肆中人見其行世頗捷,意余當別有秘本,圖出而衡之。不知一二遺者,皆其溝中之斷,蕪略不足陳已。」
晚年馮夢龍仍孜孜不倦,繼續從事小說創作和戲曲整理研究工作。又曾從事《古今譚概》、《太平廣記鈔》、《智囊》(重刊時改名《智囊補》)、《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評纂工作。
明崇禎7年至11年(西元1634年-1638年)任壽寧知縣,當時福建壽寧盛行的溺殺女嬰的陋俗,他親自起草發布《禁溺女告示》:
「一般十月懷胎,吃盡辛苦,不論男女,總是骨血,何忍淹棄。為父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妻從何而來?為母者你自想,若不收女,你身從何而活?況且生男未必孝順,生女未必忤逆……」,並嚴加禁止。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城,崇禎帝煤山自縊,馮夢龍悲痛欲絕,他懷著中興希望編撰《甲申紀事》。後清兵南下,他努力進行抗清宣傳,刊行《中興偉略》。清順治三年(1646年)春,夢龍憂憤而死,一說被清兵所殺。
馮夢龍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在通俗文學上,他的作品反映了明朝市井黎民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觀念。
馮夢龍的作品對於女性飽含同情和讚美,如:杜十娘、趙京娘、白娘子、周勝仙、璩秀秀、張淑兒,這些他作品中女性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芒,表現了對女性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