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盛事 【華夏五千載】第二章: 半...

【華夏五千載】第二章: 半神文化时期 (三)帝尧发扬光大时代(图)

第三节  帝尧发扬光大时代

根据《春秋纬·元命苞》,尧出生时也有异像,称“尧眉八彩,是谓通明历象,日月旋玑玉衡”,意思是说他有着八种颜色组成的眉毛,这象征他可以知天文、晓历法等。《春秋纬·合诚图》还说他的额角象太阳等。

帝尧仁德教民

尧继位后,象他的父亲一样,仁德如天,智能如神。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同老百姓一样,住茅房﹑吃糙米饭﹑喝野菜汤,夏天穿粗麻衣,冬天加块鹿皮。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他又去考察百官。帝尧告诫百官一定要各守其职,这样各种事情才会顺利進行。百官政绩昭著,各个部落也都能和睦相处。此外,他对老百姓关心备至,一点私心都没有。  为了知道人民的感受,尧就立了一张鼓,谁有话要说,可以去打这张鼓;又立了一个树木,供有话想说的人放言大论。

象黄帝、颛顼帝、帝喾一样,帝尧命令臣子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还命令羲仲住在郁夷 ,恭敬地迎接日出,并详细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帝尧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 ,详细安排夏季的农活儿。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

这时候,民众就居住在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居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進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帝尧禅让虞舜


帝尧在位期间,天下各族和睦相处,人人敬天畏地,重德律己,没有什么不满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可是,这时洪水又开始泛滥了。据邵康节的《皇极经世》考证,这大概发生在帝尧在位的第六十一年,为甲辰年,即公元前二二九七年,距今四千多年前。根据《圣经》所载,这正是上帝因人类的道德败坏,毁灭人类的那次大洪水。而只有挪亚一家听从了上帝的的告诫而幸存。这次大洪水是全球性的,不仅仅是在西方。这次洪水使已有的西方文明全部毁掉,但中国的文化,比如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很多都保存了下来。

帝尧看着这漫天的水势,心里十分忧愁,不知该派谁去治理洪水。经过再三选择,决定派鲧去治理这场水患。鲧治理了九年,也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可见水势有多么大。

渐渐的,帝尧老了,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丹朱继承帝位,认为他德行不够。他便问身边的臣子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向他推荐了鲧,尧认为他能力不够;后来四岳又推荐了虞舜。

虞舜是个盲人的儿子。虽然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但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的很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这说明虞舜具有非凡的品行。

为了考察虞舜的德行,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以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着担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也都遵从不违。尧又让虞舜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又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進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加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德行,便把他叫来,希望他现在就登临天子位。舜则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不过,在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禅让”。“禅让”的意思是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后来,舜又将帝位禅让给了禹。

“禅让”的制度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人借孔子之口评论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是我国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说社会选拔贤能的人参与国家统治和管理,提倡诚实信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准则,建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的理想社会。

尧将帝位禅让给舜后,因为年事已高,便让舜代理天子的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乎天意。对于尧选贤继位的做法,孔子赞叹道:“大哉﹗尧之为君也。”意思是说尧是一个以天下为公的楷模。

舜代替尧治理国家后,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并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的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以示隆重。

舜还在当年二月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他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召见东方各部落首领,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 ,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帛,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各首领。

五月,舜又到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所作所为都象最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舜告祭祖庙和父庙,并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舜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部落首领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他们详细阐述治国之道,并根据业绩進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

舜在当政时将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并疏浚河川。舜提倡审慎使用刑罚。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可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

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了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不仅是因为帝尧仁德为民,而且他为了天下百姓,没有将天下传给自己并不贤德的儿子丹朱,而是禅让给了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可是,前来朝觐的部落首领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回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史称“舜帝”。

留下一个答复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