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ground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时事万象热点评论

正評論:中國的神傳文化與科舉制度

姜啟明

2019年11月1日

AA

姜啟明

2019年11月1日

0
0
0
AA
0
0
0
0
0
0
AA

2019年11月1日

姜啟明

14

2019年11月1日

姜啟明

14

【新三才獨家首發評論】在中國,起自隋朝(西元605年)的科舉制度,向來是歷代朝廷用來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這前後連貫1300年,到1905年才被廢除的科舉制度,雖然創造了許多人的飛黃騰達官場之路,但也讓許多人批評為八股、浪費人才。因為他們認為科舉考試只會考大家死背傳統的經典,例如四書五經、各種史冊典籍之類。

但,回想一下,中國文化向來有神傳文化的美譽。如果這件事是真實的,中國文化確實承載著神傳文化的使命,那如何讓這樣的文化不被竄改,又能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科舉制度,其實正是起了很大的貢獻與作用。

也就是因為科舉考試中,通常要考生們利用四書、五經、孔孟老莊這樣的經典史籍應試,所以社會上優秀的人才,就這樣不斷透過背誦的方式,把傳統的經典史籍,其實也就是神傳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一字不差的給傳承下來了。否則,在古代戰亂頻仍,書簡不普及的情況下,要透過文字書寫來保留文化,其實是件浩大的工程呢。

同時,也因為科舉制度可以讓平民百姓有機會登上仕途翻身,因此在「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激勵下,除了民間優秀的人們不斷投入之外,也帶動了私塾來教育下一代,讓很多人雖然無法通過科舉躍上龍門,但仍有機會習得這些傳統經典史籍,在民間發揮另外的傳承作用。

不過,最值得大家思考的,應該是這樣的制度,如果確實有著傳承中國神傳文化的內涵與意義,為何又在清朝末年被廢止了呢?當時,正是民國所謂的新時代初起,難道,現在就不再需要這樣的經典史籍傳承嗎?其實不是的,一方面除了因為清末開始傳入了石版印刷術,讓書本的流通開始大量增加,文化的保存已經可以透過書本的傳播來達成之外,或許,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意涵在其中,大家不妨好好去思考體會看看,說不定也會帶給你許多啟發與感想。

(評論/責任編輯:姜啟明)

(文章來源:新三才獨家首發評論)

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

標籤:

评论留言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