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0
0
0
AA
AA
AD
【新三才综合整理】中国大陆经济持续成长,却在开发与古迹文物保护间陷入矛盾,甚至出现民众挖长城当建材,搭盖自己的家。有人认为,崛起中的大陆对古迹文物的破坏不亚于文革时期。
早在2007年,中国大陆在进行「南水北调」的工程时,就有学者专家指出,这项工程比三峡大坝还浩大,对文物造成的浩劫不能小觑,包括中线工程的丹江口水库蓄水逼近,文物抢救不到1/3;东线工程的「京杭大运河」沿线古建筑遭野蛮拆除。
2013年6月,5座位于广州市郊萝岗区的先秦古墓被完全破坏,再次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考古人员表示,他们当年3月就在古墓群发现18座古墓,年代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不等,并发现不少珍贵文物。
至于中国大陆享誉国际的「万里长城」也无法幸免,一名河北省的文物保护人员表示,人为破坏是长城生存的一大威胁。长城砖被盗、贩卖现象时常发生,近年来「野长城旅游热」也使古长城的破坏加速。
京华时报去年就报导,中国大陆万里长城6000多公里的人工墙体,约有30%已消失。一村民表示,自己家里面就有文字砖,砖上刻着左、中、右等字,市场价多是人民币40、50元一块文字砖,最便宜为30元一块。
英国卫报报导,大陆国家文物局官员在试图汇编整理全国古墓、庙宇、民宅和其他遗迹清单时,发现许多古迹的地点已经成为公路、水库。一名文物保护倡导者表示,近20多年来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胜过文化大革命时期。
讽刺的是,还有一些地方兴起「古镇古城重建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向南方都市报表示,有许多城市正在或谋划进行古镇与古城的修复或重建,往往「拆了真文物,造了假古董」。
(新三才记者金主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香香)